善政还是恶政:教育部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利弊得失分析
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余建祥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善政。
教育部下发过各种各样的规定和要求,比如关于减负就下发过十几次不同的文件,但这显然是一项极难执行,执行阻力非常大的政策,几乎可以肯定最终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原因很简单,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拥护,为了学生的分数,相当多的家长、老师,甚至学校会自觉不自觉地抵触,或变相抵触,没有基石的政策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但关于手机的禁令不一样,现在家长、老师、学校都在为学生沉迷手机而烦心,很多学校早就已经制定出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的明确规定,老师也执行得非常严格,甚至还爆出某地官员因孩子手机被老师没收,而殴打老师的丑闻。显然,老师和学校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能让手机侵占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以免影响学习。多数老师和学校都在规定出台前,就自觉地认真执行着规定的内容,甚至不惜和少数不明智的家长起冲突。绝大多数家长也是愿意遵守学校和老师的规定的,当然除了少数家长以外。国外很多名校也严禁学生把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会在校门口就由学校统一寄存保管。上到专家学者,下到学校、老师、家长,对于手机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定论都是负面、消极的,这种一致的观念,加上现实情况,很容易使得这项政策毫无争议地认真执行下去。
中小学生本身心智不成熟,加上手机移动互联网、网游等对学生注意力的抢夺,手机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健康成长的大敌,手机不仅会抢占孩子的注意力,还会破坏孩子的正常注意力,让孩子陷入注意力缺陷的困境,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沉迷游戏、娱乐,商家从来就不会有下限,各种成瘾机制,会让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沉迷不能自拔。即便是成年人,都极易被手机的成瘾机制所吸引而沉迷,更何况这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所以,在这样的现状下,教育部出台相关的规定,是非常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善政和德政。
当然,我在说禁止手机进学校是一项得到上下一致支持的善政和德政,并不是指减负就是恶政。相反,减负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德政,但显然这项政策因眼前的考试分数和教育资源的争夺,很难被执行下去。减负只能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甚至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上下一致的接受和认真执行下去。减负如果仅仅只是一项行政命令,而不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配套措施,那么,减负就只能在争议中得不到切实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逐步走来,抛弃过去那种只重视学生记背能力的应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是未来必然的趋势。所以,让学生减少记背的内容和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由探索和学习上,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长远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正是看到了这种未来趋势,才不断推出各种减负政策,但如果政策不被基层学校、老师所理解并坚定执行,不被家长所拥护,要执行下去可谓困难重重。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些现实问题,而不是出台一项政策完事。怎么样将好的政策,变成上下一致拥护的观念和事情,才有可能真正将政策落实到位,这也将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素养。(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著名的学习力教育理论“学习力六要素说”创立者,“教育金字塔理论”提出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lcn.com/news/sikao/212112118JGAB014470JE6C2BK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