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 北京新学年教育领域有这些变化

开学在即 北京新学年教育领域有这些变化


来源:家长学院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首都教育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啦

  师生家长们都准备好了吗

  本学期开始

  教育领域将迎来一系列的变化

  快来提前了解一下吧

  1 9月起全市各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在今年市政协举行的“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推进“双师课堂”建设,拓展优秀校长和教师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交流轮岗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教师。

  1 校长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

  2 教师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交流轮岗的主要形式

  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三个维度。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 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优化学区(教育集团等)结构,努力实现学区(教育集团等)区域内全覆盖(过去的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的供给,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老师,这实际上是供给主体的变化)。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等)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

  2 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

  除此之外,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即将开始

  新学年,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将会与大家“见面”。今年升入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同学们,马上就要参加2022年下半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测。

  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四、六、八年级(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部分是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时间为八年级(初二年级)第二学期。具体时间由各区确定。

  体育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确定,该标准由教育部确定、全国大中小学统一适用。

  3 35条“通学”定制公交9月开通

  为解决广大家长的接送难题,北京定制公交目前正在征集通学线路需求。申请通学服务有两种方式:

  1  按照学校、家委会乘车需求,提供住处往返学校、只服务于同一所学校的线路,通过设置“白名单”,社会乘客不能随意加入。(目前,服务初高中学生的定制线路,均采用“白名单”模式。)

  2  学校、家长提交线路需求,满足开线条件即可开通线路,学校及周边目的地出行人员均可购票乘坐。

  从目前线路征集、设计情况看,已经有35条线路、78个班次将在9月开通,服务的学校包括清华附中、北京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及北大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

  4 义务教育新课标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今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改革,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强调加强学段衔接,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在课程方案方面

  1 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 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3 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在课程标准方面

  1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2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3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4  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5  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5 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在教育部印发的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同时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 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

  ▲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6 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指导意见》要求,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重点任务及主要举措

  该意见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五条幼小衔接举措:

  1  幼儿园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2  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3  教研部门要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4  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5  教育部门要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指导意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分别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指导要点要求,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7 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开始实施

  不久前,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新《制度》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针对地方落实“双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等重大政策时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统筹兼顾学校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  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再要求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执行本制度。

  2  明确党组织领导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3  强化学校财务队伍建设,新增学校财务主管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以及任职条件等规定。

  4  对学校采取自主经营食堂、委托方式经营食堂、配餐或托餐等不同方式为学生供餐的实际情况,分类提出财务管理要求。

  5  明确课后服务等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要求,增加禁止性规定,加强对地方落实“双减”政策财务行为的指导。

  6  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制度等内容作相应调整和细化。

  此外,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

|<< << < 1 2 > >> >>|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lcn.com/news/sikao/22831143557EB3CH0HICD0ABF4GAJI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