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拖拉?有一种“学习困难”是家长以为的
当前位置: 主页 > 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家庭辅导 作业辅导 >

做作业拖拉?有一种“学习困难”是家长以为的


栏目: 家庭辅导 作业辅导     |      作者:佚名

  8月初,一位上海市民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时,在候诊区拍下了“学习困难”门诊的叫号情况并发到了微博上,这张图片一下子火了起来,并上了微博热搜。

  “学习困难”这4个字,触动了众多暑假期间在家的“鸡娃”或者被娃“折磨”的家长们神经。“学习困难”门诊一下子成为部分家长的“救命稻草”。今年8月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周四下午的“学习困难”门诊出现了一号难求的情况。这里每周一个半天的门诊,限号20个——一名求诊者一次可能就要花费15至20分钟的问诊、检查时间,因此加号困难。

  但该门诊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实际上,有不少孩子所谓的“学习困难”实际只是一种“家长觉得”而已。

  “学习困难”发生率约20%,须区别于青春期叛逆

  “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因素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国内外研究报道学习困难的发生率约为20%,男生比女生的数量更多一些。”朱大倩介绍,学习困难门诊于2020年9月开设,每周四下午开诊,近两年已接诊和帮助1500多名学习困难的孩子。

  8月20日,朱大倩在当天上午的心理科门诊中,就遇到了一名自称孩子“学习困难”的家长。但经其客观分析后,朱大倩判断,这实际上只是一个正常的“青春期叛逆”孩子。

  “有一部分孩子被家长认为是‘学习困难’,但其实只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朱大倩介绍,青春期叛逆不是病,这往往只是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和家长养育模式不匹配造成的一种困难表象。

  “还有很多孩子学习兴趣丧失、和大人对抗,会被家长、老师认为是‘青春期叛逆’,但其实他们是真的存在‘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有具体的表现,比如,孩子在某一个学习的科目上存在具体的困难,他觉得自己针对某个具体科目没法集中注意力或理解掌握等各方面的困难。”朱大倩说,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觉得自己没啥问题,但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很困难”。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很大精力,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学习困难”。

  她介绍,“家长带孩子来看门诊”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学习困难”情况严重与否、是否需要看病的一个重要筛选标准,“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个门诊,有人会在朋友圈调侃要不要带孩子来看病,但只是说说而已。真的来看病的,说明他确实是遇到问题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先反思

  朱大倩在实际门诊中发现,更多的时候,需要改进教育方式的是家长。而不是那些被认为“学习困难”的孩子。

  比如,一名初中男生的家长曾带孩子来就诊,她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孩子对妈妈布置的作业,不像小学时那样“布置了就做”了,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喜欢跟妈妈顶嘴。为此,妈妈感到很不习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团队为孩子做了注意力测试、学习能力测试,要求家长对孩子行为进行评分。最后发现,孩子注意力、学习力都处在正常范畴,但家长却给孩子打了一个比较低的分数。

  “到底是孩子有问题,还是你看着他觉得不舒适?”朱大倩反问这名家长,并把客观评分成绩展示给这名家长。再一细聊,朱大倩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上水平,且性格外向、话多、上课积极发言,“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青春期孩子,老师也挺喜欢他,只有妈妈觉得孩子有问题、不听话。”

  这名家长还向医生反映,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疑似有“多动症”。多动症学名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门诊中是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孩子中最常见的情况。

  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因神经发育不完善,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造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注意力维持分配和自控能力上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学科成绩。

  据介绍,确诊“多动症”,一是要满足症状群9项症状里的6项以上;二是要在“两个以上场合出现”,不单单限于家里或教室;三是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四是要对孩子的学习功能、社交功能、生活功能造成影响。即便符合以上全部4个条件,还要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况。

  而这名家长眼中的“多动症”就是——一个初中孩子做作业时还要在左手始终拿着一件与学习不相干的物品。“家长觉得,注意力集中手上就不能拿别的东西。但她自己回忆,孩子手上即使拿了东西,也并没有对学习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朱大倩说,所以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观察需要有整体观,不能只盯着孩子某个手部动作,而应该观察这些动作究竟对当前的学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家长附加作业,孩子发现“边做边玩”更划算

  “学习困难”门诊看得多了,朱大倩也快成为半个“教育专家”了。她告诉记者,近年的门诊里,经常会遇到吐槽孩子做作业拖拉、注意力不持久、沉迷游戏的家长,但实际上与孩子交流后,她发现“另有隐情”。

  以“做作业拖拉”为例,经常有家长向医生求助,称自己孩子“学习起来有障碍”。每到做作业时,就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到客厅聊会儿天、一会儿找橡皮,总是静不下心来。

  但医生单独与孩子聊天后会发现,其实这是孩子主观上采取的“缓兵之计”。“孩子发现,自己如果很快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那么妈妈通常会再‘附赠’几道数学题。他们自己总结了一下,边做作业边玩最划算。”朱大倩认为,培养专注力的正确方法是——作业做得越好、越快,就应该越减少作业量,并且在言语上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对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也深有体会。王月芬从事作业研究工作10余年,她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3年他们对学生作业现状进行调研时就发现,学校布置作业量和家长布置作业量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有的家长,看到学校布置的作业不多,就赶紧自己再加点量。这使得不少孩子养成了故意拖延时间完成学校作业的情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王月芬认为,家长要学会信守承诺,比如承诺了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玩,或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就要遵守与孩子预先的约定,而不能是孩子提前完成后违背诺言去额外增加作业量,除非这是预先双方达成的共识。

  王月芬说,老师和家长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家长不能盲目地要求一个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能像成年人那样持续阅读或者埋头作业几个小时,这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而那些吐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家长,在朱大倩看来,本身教育方式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一会儿过去说他头没抬起来、一会儿去说他背没挺直、一会儿又给他送点吃的、一会儿又想起来叫他去订正一个作业。”朱大倩建议,家长这种时候应该“动动手”,轻轻点一下孩子的背部、抬一下孩子的下巴等,“总之不要说话,去打扰他。尤其不要带着批评的情绪去纠正。”

  至于“沉迷游戏”,朱大倩建议家长们把自己每天刷手机的时间和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做一个对比,“看看谁‘沉迷’的时间更长。孩子不是沉迷,只是喜欢玩游戏。咱们要帮助他科学管理时间。”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余建祥:学生熬夜写作业课堂猝死引发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