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古今辉映 洛阳擦亮文旅名片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黄河安澜】古今辉映 洛阳擦亮文旅名片


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      作者:佚名

  中国经济网洛阳9月16日讯(记者 武晓娟)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洛神水赋》《风起洛阳》《龙门金刚》等节目火爆出圈,古都洛阳愈发声名在外。那么,洛阳是如何打造优质文旅IP的呢?近日,记者随“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洛阳一探究竟。

【黄河安澜】古今辉映 洛阳擦亮文旅名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内对“王室巧作”的生动展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黄河安澜】古今辉映 洛阳擦亮文旅名片

  洛邑古城夜景(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丰富沉浸式文旅业态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

  二里头遗址地处河南洛阳东部,这里曾是距今约3800-3500年的夏朝都城。目前,这里已发现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作坊区,等等,出土的乳钉纹青铜爵、网格纹青铜鼎、七孔玉刀等珍贵文物令世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加强数字建设,利用三维特效呈现最早的宫城等“中国之最”,以风机、雨机配合数字影像使人“身临夏都”。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院数字馆,先人如何造宫殿、如何祭祀等一目了然。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内设“最早中国”“赫赫夏都”“敬天法地”“王室巧作”“探秘未知”五大篇章,全面复原展示了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洛邑古城内,唐朝乐舞表演精彩夺目,市井游戏妙趣横生。走在古城内,看着来来往往身穿汉服的小姐姐,仿佛时空穿越。

  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被誉为“中原渡口”,景区内有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去年以来,洛邑古城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黄河安澜】古今辉映 洛阳擦亮文旅名片

  洛邑古城内的唐三彩展品(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非遗抱团亮相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年轻一代有了平视世界的足够底气,“国潮风”强势崛起。

  洛邑古城内,非遗文化琳琅满目,唐三彩、泥咕咕、孔家钧窑、叶雕、汝阳刘毛笔、秦氏绢艺、皮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深受游客喜爱。非遗抱团亮相,既传承了文化,也增加了经济收益。“汝阳刘毛笔”传承人刘潇丹坦言,以前“汝阳刘”只在书法爱好者圈内有名,如今游客现场体验,了解更深入,使“汝阳刘”的知名度更高了。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洛邑古城内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200余项。自2017年开园以来,洛邑古城已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强化文旅融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更加鲜活起来,也让洛阳的文旅名片愈发闪亮。据了解,2021年,洛阳共接待游客1.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3.48亿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她说:“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下一篇:全国科普日活动:感受科技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