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西方话语仍居强势地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际传播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更加重大,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乘浩荡之东风,立时代之潮头。
现在,全球网民总数已达49.5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2.5%,全球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达46.2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58.4%。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互联网架起了人类加深交往交流的连心桥,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提供了有利契机。
借助互联网,中国应用、中国作品、中国元素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文化纽带。米哈游等国产游戏厂商海外市场飞速发展,腾讯WeTV、爱奇艺国际版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自媒体博主视频中的诗与远方海外爆红……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正映入世人眼帘。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往的美好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自发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呈现给世界一个更加多元丰富的新时代大国形象;越来越多的外国网民突破部分西方媒体设置的“障眼法”,聆听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看到中国发展,搭载中国机遇,认同中国价值。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的今天,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国需要拥抱世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必将不负世界所期,以昂扬自信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也必将因为读懂中国、携手中国,拥抱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武夷山市:抢抓农时育茶忙
- 安徽芜湖:稻田穿“金装” 秋粮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