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
当前位置: 主页 > 家庭教育知识 > 儿童社交 社交智力培养 >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


栏目: 儿童社交 社交智力培养     |      作者:佚名

  二、增强“亲子式交谈”沟通情感,学习用语言与他人交往

  初入园托班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老师除了可以用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更应该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有关研究也表明,情感得到满足,情绪稳定,健康快乐的幼儿易早开口说话和经常开口说话,而成人与幼儿的交谈则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方式。

  3-4岁是幼儿语言迅速发展时期,又是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依恋是孩子与双亲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亲子式交谈”就是与幼儿建立温馨的家庭式的人际关系,并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自由自在的语言交谈,使他们在亲子般的语言交流中既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

  案例(亲子式交谈):玲玲小朋友坐在一堆积木旁发呆,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坐到他旁边:“玲玲,我和你一起搭积木好吗?”

  幼儿摇摇头。

  “我们一起搭成高楼吧”。我边说边动手搭。

  幼儿会动手参与。

  我说:“对呀,就这样,积木搭的高不高?”

  幼儿拍手:“哈哈,积木高高喽”

  “哎呀?积木倒了,去哪里啦”!

  “老师,积木掉了,矮凳下头去了”。

  老师:“原来,积木掉到椅子底下去了啦”

  ……

  可见,在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里,老师那富有情感的指导性语言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样板,使幼儿在有意或无意的交谈过程中模仿正确的发音感受新词、句式练习表达。

  此外,在与幼儿交谈中,老师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下,围绕人、事、物(操作材料)展开交谈。3-4岁幼儿对语词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语境依赖”,他们的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

  因此,教师应在操作游戏、生活指导、户外活动中抓住机会与幼儿进行三言两语的交谈,从而使幼儿的动作符号、形象符号与语词表征符号紧密地结合起来,学到如何构词句、清楚表达意思。

  2、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善于鼓励,及时反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3-4岁幼儿在交谈中往往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会说一些让人难以听懂或罗罗唆唆的话语。

  教师要对幼儿的话表现出兴趣,耐心地猜测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幼儿词不达意时,用接话的方式予以及时的反馈,包括示范正确的语音、进行适当的“填词扩句”等,并用眼神、点头、赞赏的语气鼓励幼儿,引导他们延续交谈的话题。

  3、使用“儿向语言”而非“小儿语”。国外有关文献中把成人同幼儿自然交谈的话语称为儿向语言(简称CDS),即儿童化的语言。他们指出,儿向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话语,成人要了解交谈对象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交谈中以略高一些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

  教师使用的儿向语可以是对幼儿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必须是幼儿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样板,而不是小儿语(以音代词、叠音代词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从动作交流到口语交流,从字词交谈到句子交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在最近发展区迅速地、不断地得到提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育儿新概念:中国父母缺少“接球”的能力

下一篇:尊重孩子 “读懂”快乐




  相关推荐